隨著中美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雙邊協議的簽署,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已為期不遠。這意味著我國各種不同行業都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造紙工業也必會受到影響,近一個時期,許多報刊紛紛刊登文章,有的全面介紹世貿組織的任務,機構情況;有的闡述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必要性;有的要求大家學好并研究利用世貿組織有關規則;還有的提醒大家要作好加入世貿組織的準備工作;特別是的些刊物還發表了有關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造紙行業影響的文章,內容客觀、中肯,對我們很有益。加入世貿組織已是當前全國一件大事,我們確實應該抓緊研究,正確認識,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和國內造成紙企業都應冷靜分析、嚴肅對待,提出相應的應對政策和有效措施。
對世貿組織的必要認識 世貿組織是一個協調各成員國經濟貿易關系的國際性經濟組織。現已是一個"經濟聯合國"。它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岐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在協調成員間的爭論方面,有權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它對世界經濟影響很大。
世貿組織制定有一系列條款、規定即世貿組織規則,按照世貿組織原則和規定,若參加世貿組織后,就可享受相應的權利,但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由于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國民經濟可獲得新的增長,享有各成員國給予的最惠國待遇,擴大出口,可在平等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并能改善我國投資環境,有利于引進外資。因此,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能大大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程。當然,加入世貿組織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如降低進口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等,這也將會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但從總體上,宏觀上看,這是關系到我們國家今后經濟建設一個長遠戰略問題,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已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
我國造紙工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我國造紙工業目前形勢,總的是"形勢嚴峻,又喜又憂"。
1998年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2780萬噸,連續6年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日本),改革開放以來,平均年增長率10.1%,產品質量和檔次有顯著提高,產品品種600多種,基本上可滿足各方面需要。隨著新聞出版、書刊印刷、商品包裝等產業的迅速發展,紙張消費需求旺盛。1998年全國紙和紙板總消費量達335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已超過日本)。但是國內目前生產量卻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進口紙和紙板數量逐年增加,1998年為577.2萬噸,占全國總消費量的18%,進口產品主要是以木漿為原料的高檔產品。我國紙張出口量很少,1998年為29.57萬噸,僅占全國總生產量的1.05%,出口產品主要是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的一些特殊紙品。在目前國內商品市場普遍處于過剩的狀態下,我國造紙工業是少有的消費量增長大于生產量的一個行業,所以,我國的造紙工業將是21世紀的"朝陽工業"。
我國造紙工業的高速增長,長期是在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下取得的因為在90年代以前,國內紙業市場一直是被短缺所困擾,為了消除短缺,增加供給,其發展目標都把追求數量擴張、擴大生產能力作為重點,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有其客觀的必然性,是必要的。但當90年代中期以后,國內買方市場的出現,商品的激烈競爭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大環境,我國造紙工業結構上的問題和弊端明顯暴露出來,產需不平衡的矛盾愈來愈突出,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的新變化愈來愈不適應。集中表現為原料結構中木漿比重小,企業規模小,高檔紙品生產能力小,而對環境污染大。長期以來,由于原料結構不合理,大多數企業的裝備水平還相當落后,致使不少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生產的低檔產品造成積壓滯銷,加上工廠管理水平下滑,消耗大,成本高,產品的價格也處于劣勢。
9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紙業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由嚴重短缺轉向為相對過剩,生產增長的速度和方向也就出現新變化。生產增長從高速增長逐漸減緩;產品結構導致過剩與短缺并存;又在國際紙業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部分國內產品供大于求,加劇了市場競爭,抑制了紙價,甚至降價推銷;國內部分生產能力閑置或淘汰;在需求約束下,市場競爭加速了企業的分化和改組;不少企業是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我國整個造紙行業可以說目前是在徘徊于低谷。
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前景,任重道遠。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隨著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全國紙和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之間差距愈來愈大,經測算,紙和紙板消費總量到2000年將達到3600-3800萬噸,到2010年可能到6000-7000萬噸。可是,限于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因為建設資金不足和受原料資源制約,最近初步建議,全國紙和紙板總產量指標是:2000年3000萬噸,2010年5600萬噸,2015年才7000萬噸。供需間不平衡將非常突出。
為解決國內市場對紙張不斷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對高檔紙品的需求,必須加快我國造紙工業發展步伐,努力提高高質量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是,造紙工業屬資金、技術密集型工業,不論是新增生產能力,還是對企業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都須有足夠的資金保證。近年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建、擴建的技改項目,沒有10億、20億甚至幾十個億不行。按照我國造紙工業發展規劃測算,未來15年所需投資將在6000-7000億元,平均每年需投資400---500億元。如何解決資金,將是關系發展計劃能否落實的首要問題。
"入世"對我國造紙工業的影響
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造成紙工業會有影響。但究竟影響多大?是值得我們認真冷靜分析研究的一大課題。
我國造紙工業是一般競爭性行業,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90年代中期以來,應該說已基本上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是較早地進入國內市場國際化行列。近年來國家對紙漿和紙張的進口關稅平均水平不斷在調低,同時在吸引外資方面國家又都是鼓勵和支持,沒有多少限制,從這幾年實際工作中看,對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已經產生了強烈沖擊。"入世"以后,對我國造紙工業的影響,肯定還要加劇。
加入世貿組織,國家對進口關稅還要有較大幅度降低,根據1998年調整后的海關進口關稅稅率在20%左右,最高為45%,最低為10%。紙漿和廢紙的進口關稅稅率在1999年已調整為10%。但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造紙平均關稅在5-6%左右。因此,除新聞紙屬于國家戰略用紙外,造紙其他產品都不屬于保護性產業范疇,平均關稅水平預計都將大幅度下降(預計下降幅度平均至少在10個百分點以上。)這樣紙和紙板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價格將進一步降低。這對國內大多數造成紙企業在現有產品質量普遍趕不上進口產品,因成本高在價格上又缺乏競爭力,本已很困難的情況下,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根據我國造紙發展規劃,全國紙張的生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消費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進口紙張還要逐年增加,這種格局看來一個較長時期不會改變。關稅進一步下調,相應地可減少國內消費者的支出,倒是好事。另外,一些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購買必要的備品配件,進口必需的原材料,因關稅降低,將可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
若國內今后因消費需要而每年必須大量進口紙張的話,屆時國際紙業市場能五湖四海滿足供給?若國際紙業市場不能滿足而引發國際市場紙價上漲又將對我不利,很值得我們認真考慮。
加入世貿組織,國家將進一步放寬對引進外資限制,除鈔票紙、郵票紙等極少數品種,國家有規定要限制外,絕大多數的投資項目都是鼓勵和支持外資引進的。近年來,已有不少國際造紙集團先后在國內辦廠,大多數是合營,也有的獨資。特別是最近如印尼金光集團(APP),南韓的韓松,瑞典Stora,芬蘭UPM---亞太資源,在國內先后建成了一批裝備達到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紙廠,這些企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生產出高質量、高檔次產品,替代了進口,并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大大推動了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進程,同時,這些企業的建立,還可增加國家稅收,解決就業機會,并帶動了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確是好事。但是,對國內許多現有造紙企業來說是造成了很大沖擊。國內企業不僅在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資金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產品質量和成本價格都明顯處于劣勢,市場受到一定沖擊,經營也受到一定影響。鑒于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入世"以后,在國家將進一步放寬外商來華投資政策和條件,必將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技術向中國轉移,對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加速發展確是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國造紙工業今后發展迫切需要資金,因此,我國應積極爭取。這里也還有個值得我們清醒認識的問題,有些人認為我?quot;入世"以后,外商即會紛紛來中國搶灘設廠。這是有可能,但我看不那么簡單,從這些年實際接觸,外商尤其是一些有較大實力的國際造紙集團,對來中國辦廠是極其慎重的,反復調查研究,看投資環境如何?看提供的優惠條件怎樣?雖然國家對引進外資政策一再放寬,但談具體項目時,卻是談談停停,并不那么容易。有人擔心"狼來了",產生惶恐心態。但實際?quot;狼并不來"。"與國外大紙業集團在國內合資辦工廠是我國造紙工業加速現代化的捷徑"。這一概念雖在我們方面近來有了共識,但人家卻不是這樣。我們想"與狼共舞",卻舞不起來。所以,引進外資工作不是那么簡單,要積極去做,也不能指望過高。
加入世貿組織,已是大勢所趨。但"入世"后對我國造紙工業的沖擊,可能會因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產品不同,影響也會不一樣。我認為對我國造紙行業沖擊的將是國內現有造紙生產的老企業,特別是那些在新中國造紙發展史上曾建立過赫赫功勛,取得過輝煌成績,給國家做過重大貢獻的國有大型造紙骨干企業。和國外企業比,這些企業規模都相對的小,技術裝備相對落后很多,勞動生產率的差距不能比,管理體制水平、經濟實力遠遠趕不上人家,加上我們體制、機制上問題,企業包袱沉重。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造紙工業基本上是自給型的。國內市場是封閉的,根本與世界隔離,因此沒有競爭的外在壓力。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消費需求愈來愈高,國內買方市場出現,國內市場國際化大格局形成,開始有了些壓力,可是由于我國是多元化的紙業市場,產品檔次低些,質量差些,產品的銷售還可勉強過得去,對這些企業來說,還是有一定存在空間,但日子已經很不好過了。雖然,國家已一再強調,企業要轉變觀念、轉換機制、深化改革。但是,多年來,由于主客觀因素,企業中一些老問題的解決確實有一定難度,改革步伐老是不快,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可是?quot;入世"之后,關稅還要再下調,洋紙必將大量涌進中國市場,進口紙張的價格肯定會比現在低,市場競爭壓力必定加大。這將對我們現有一些生產同類產品的國有企業的沖擊更會加重。對此,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企業只有很好地面對現實,加快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化企業改革,當前國家已在大力支持我們企業在幫助擺脫困境,如貼息貸款和債轉股等,企業領導者一定要清醒頭腦,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充分用好和爭取國家各項政策,克服一切困難。認真加強內部管理,生產市場滿意并有需要的產品,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以提高競爭能力,否則別無出路。
在我國造紙行業即將"入世"時刻,最近不少報刊雜志發表了多篇文章如"中國紙業將面臨WTO沖擊","加入WTO造紙業經得住沖擊嗎?""造紙業難掩尷尬,眼瞅著蛋糕大就是擠不上桌","洋紙蜂擁而至,國紙應對乏力,中國紙業路在何方?"等等。內容都很好,切中我國造紙的要害,這說明大家都在關心"入世"后我國造紙行業的前途和發展問題,有一篇文章還寫到"我國加入WTO后,造紙工業面臨的形勢總體上是比較嚴峻的,受沖擊企業面達60%,失業人員將達70萬人左右",對這些數字我沒調查了解,但我認為這卻值得引起我們行業的主管單位和國家有關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入世"不僅是一兩個企業的自己該研究如何扛得住沖擊的問題,而更是關系到我們造紙行業今后發展的大問題。"入世"對我國造紙工業的發展,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一定要冷靜分析,切實研討相應對策和措施,認真作好準備。我國造紙工業的基本情況已明,現在急需做的事,不是再泛泛議論,而是應該抓緊將已經討論制定的關于我國造紙工業結構調整的思路也好、方案也好,能逐項真正有效地扎扎實實落到實處,付諸實施。要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明天的挑戰。我認為這?quot;入世"將是我國造紙工業全面戰略調整的一次良好機會,對我國造紙企業加快改革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只要大家齊心努力,目標一致,開拓奮斗,必將會帶來我國造紙工業的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