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于1995年,是關貿總協定(GATT)經烏拉圭回合(1986年,1994年)后建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程序支柱的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組成是三個協議,即關貿總協定(GATT),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知識產權協定(TRIPS)。世界貿易組織的意圖是為所有貿易事務,包括關稅、市場準入、知識產權、最惠國待遇、勞工、仲裁和制裁等規定的規范。WTO是一個超國家的經濟立法和司法機構,其所訂規范高于個別國家的法律規范。任何國家的經濟立法只要與WTO規范相抵觸,就可能被判違背WTO規則和遭受制裁。WTO現有135個成員國,作為正式的國際貿易組織在法律上與聯合國國際組織處于平等地位。人們認為WTO實質上相當于經濟上的聯合國,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一起被稱為當代世界經濟體系三大支柱。
從1948年GATT生效到1995年WTO成立,經過多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發達國家從40年代50%的平均關稅率下降到90年代的4%左右。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普遍建立起受約束的關稅制度,并把平均關稅率下調到13%左右。多邊貿易談判還在削減非關稅壁壘方面(如市場準入、進口配額限制等)取得了眾多成果,從而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與經濟繁榮。
我國經過13年多的艱苦談判,以1999年11月中美兩國達成有關雙邊協定為契機,加上2000年和歐盟達成了協議,中國即將正式加入WTO。我國近20多年的實踐證明:開放愈早的產業發展愈快,改革開放是一條必由之路,加入WTO是我國為構建經濟發展良好外部條件的必然選擇。它也說明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不僅讓中國自己來開發,而且也需要有條件地開放給世界,讓世界各國共同參與開發。這有利于借外資與外部推動力,促進改革進一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以加速經濟發展。但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要做到與國際市場經濟接軌,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很多,所以我們是邊談判,邊研究解決問題,所以用了十多年時間,逐步創造適應加入WTO的一些基本條件。但國內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產業,加入WTO后的影響卻不盡相同,總的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認真分析,采取相應措施,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淺見簡述如下:
1 現代制漿造紙工業的特點與中國造紙工業的現況
1.1 與一般傳統產業比較,現代造紙工業是一種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與重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相近,其規模經濟和技術裝備水平在競爭力上的影響,比一般勞動密集型產業重要得多,它的發展和清潔生產需要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的投入。
1.2 中國造紙工業在計劃經濟期間,卻未得到如冶金和重化工等的同等重視,國家投入資金極為有限。改革開放以來產量的較快增長,大量依靠了鄉鎮簡陋小企業的無序發展,因而在較大程度上扭曲了這一現代產業的性質,整體上成為一種效率低、污染重的非現代化落后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幼稚階段。 1.3 90年代以來,國內造紙工業受到政策上的保護不多,進口稅率不斷下調,外資進入也限制很少。
1.4 國內的紡織、機械、服裝等產業出口遠高于進口,已成為出口創匯大戶,而造紙工業卻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基本自給型,日益成為進口用匯大戶,1999年共進口各種紙和紙板及紙制品691.3萬噸,商品漿309.8萬噸,加上廢紙251.7萬噸,總量達1252.7萬噸,用匯56億多美元 。而出口卻微不足道,比鋼鐵、化工產業情況要差。
2、加入WTO對造紙工業影響看法的方方面面
2.1 一般認為加入WTO后由于調低關稅,會增加進口紙的價格競爭優勢,沖擊國內市場能量增大。其次是開放投資市場,減少對外資的限制,給予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優惠,會增加對國內原有較落后企業的競爭壓力等。因而認為我國加入WTO后,將使造紙企業陷入很大困境。有的部門估計,加入WTO后,造紙企業受沖擊面將達60%,由于部分企業精簡人員及倒閉,失業人員可達70萬人左右,國內對進口紙的依賴進一步增加,產業形勢嚴峻,因而認為弊大于利。
2.2 有人認為,近年來國內造紙工業處于相當困難境地,與本身的技術和質量過低關系較大。相對于資金與技術密集的現代造紙工業來看,以紙為主要原料的下游產業,如印刷、出版、包裝、卷煙等產業進行現代化改造所需資金較少,建設周期較短,能較快地實現他們的現代化改造,對造紙產品提出較高質量要求是必然的。在現有進口關稅稅率情況下,有些進口紙張的性能價格比尚優于國內產品,用戶是有權利選擇的,如國內銅版紙積壓而又大量進口,即為一例。造紙工業如不加速汰劣扶強,提高產品性能價格比,是沒有其他出路的。 2.3 從現有關稅稅率看,沖擊國產紙主要品種的稅率,近年已調低到12%~15%(商品漿已降為零)。雖比一些發達國家的5%~6%為高,但已比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平均20%為低。更遠低于我國長期受保護的汽車工業的50%~100%稅率。一個國家對其幼稚產業需要一定保護,但過度保護,缺少外來壓力,更難于改變其落后面貌。也要看到,近年外資企業發展較快,其沒有進口稅的紙張雖對整體市場有壓力,但并未能壓垮國內的強者。將壓力變成自強發展的動力,是件好事。我們要歡迎外資的進入,利用他們的資金與技術,與國內企業在競爭中共同發展,這對將中國建成造紙工業強國有利。
2.4 依據以上思考,從產業發展戰略看,認為加入WTO后,將有利于激勵國內造紙企業通過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快實現產業組織機構、管理體制、產品結構、原料結構的調整優化和技術進步;并有利于吸引外資解決產業發展缺乏的資金與技術困難。這將加速中國造紙工業的現代化,扎實提高產業的競爭能力。而且有些問題早已存在,即使我國不加入WTO,為求取產業的生存和發展,也不能不自行奮力加速解決。例如:為了達到國家環境保護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對中高檔次產品增產的需求,為了減少浪費,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降低成本,而迫使現有企業加速調整改造的沖擊面就可能超過60%。此外,與國外同業比較,1998年我國紙和原生紙漿的總產量與日本和加拿大都為4000多萬噸,日本從業人員為5.1萬人,加拿大為6.5萬人,而我國竟有120多萬人,即使下崗70萬人,勞動生產率仍僅為他們的十分之一。不接受這種沖擊,中國造紙工業何能現代化,何能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因而,從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需要看,應屬利大于弊。這種認識,看來更深入有理。
3、加入WTO后,國內造紙工業需要考慮采取的對策措施
3.1 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與機遇,中國造紙工業的基本對策應著重于全面提高企業的素質和競爭實力——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率和清潔生產。要從改變經營管理機制,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原料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動員全行業積極行動。要鼓勵支持合資與私營企業的發展,要研究WTO的游戲規則與國際經驗,建議政府給予產業適當財政支持和一定時間內可行的政策保護。
3.2 積極推進現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優化組織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要支持鼓勵一批有較強實力與活力的企業,以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跨行業(如林業、包裝業等)進行聯合兼并等方式,縱向延伸,多種經營等途徑,實現企業低成本、超常規、高效率發展,以迅速建成一批強有力的產業集團(山東晨鳴集團已開始了這種探索,可資借鑒)。造紙企業家對制度創新要有高度自覺和迫切感。制度創新將為技術創新開路。
3.3 企業要重視技術改造與創新,拓寬發展之路。面向市場,面對競爭,圍繞質量、品種、成本和環保這些主要目標,多作調研,慎重果斷決策,量力而行,避免失誤,力求實效。從投資效益考慮,先紙后漿,較多利用廢紙與商品漿見效快;無規模優勢的小企業要重視開發新品種和小批量品種,以脫困求存。
3.4 加速淘汰劣勢落后生產力,以利于先進生產力的成長與重點幫扶。中國造紙工業要立足于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過度保護落后,將妨礙整體產業的發展。劣汰保強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山東為例,該省1995年造紙企業805家,總產量231萬噸,1999年減少到不足200家,4年間淘汰了總數的3/4,總產量卻上升到353萬噸;效益增加,污染相對減少,并出現了幾家活力強勁,產量與效益同步迅速發展的明星企業,山東正由造紙大省向造紙強省的方向發展。
3.5 企業要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取得順利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知識、技術、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而不單純是資金和物質資源。因而重視信息、知識,重視培養和善于使用人才,重視產學研銷的結合,善于正確決策,果斷行動,將是我國造紙企業適應新形勢的基本對策之一,也是近年一批明星企業能夠迅速崛起的基本經驗。
3.6 造紙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入WTO參與國際競爭,我國資金和技術兩者都處于劣勢。雖然依靠產業自身力量,積極克服困難是主要的;同時,認真研究WTO的有關規則和國外經驗,爭取政府可能和適當的財政與政策幫扶,以贏得寶貴時間,加速增強競爭實力,仍有必要。
3.7 爭取國家將造紙工業列為重點扶助產業,參考日本過去對其機械產業的作法,增加國家銀行對重點企業與重點項目的低息與貼息貸款,適當增加財政投入,幫助解決發展資金的實際困難。 3.8 WTO允許發展中國家的保護程度高于發達國家,如現在進口平均關稅稅率發達國家為4%,而發展中國家為14%;此外,也允許發展中國家在出現與WTO規定接軌問題時,其接軌過渡期可延長為4~8年。據此,我們可建議政府對紙張進口稅率的調低,其對國內市場沖擊嚴重的,宜小幅逐步下調,以適當減輕產業壓力;也有部分原定稅率過高的次要小品種,如神紙(迷信用紙)稅率高達40%,實際毫無必要,可大幅下調,以降紙紙類平均稅率。
3.9 WTO也有些例外原則,如在外資準入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按本國經濟發展需要,對外資利用方向及利用比例作出必要規定。按目前造紙產業政策,僅限制了如鈔票紙等幾種外資不會進入的項目。從我國國情看,實際上有部分品種,例如生活衛生用紙,各種32克/米2以下的薄型紙等,比較適合國內一些小機臺轉產圖存,對這類品種的外資投入,加以適當限制,是否適合國情需要,值得研究。
3.10 紙漿短缺,是我國參與國際紙市場競爭的劣勢,當前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廢紙資源,并適當增加進口商品漿外,對有一定規模且生產條件較好的草漿廠,應加以扶助,盡速防治污染,提高產品質量,使之能替代進口漂白闊葉木漿,用于配抄中高檔文化用紙,既有可能,也是有價格優勢的。從長遠看,認真研究加速解決制漿木材資源發展的有關政策與資金問題,已屬十分迫切。
3.11 在當前國內造紙企業集中度甚低,外資及私有企業日益擴展的情況下,十分需要重視產業協會的生產與市場資信調研服務工作,企業之間的協作與協調工作,指導防止發展的盲目性以及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并充分發揮產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系紐帶作用,對適應新形勢也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