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綠色包裝產業快速發展,采用環保型的包裝材料越來越多,市場占有率逐漸上升,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部分產品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好的銷路。但有關人士認為,目前我國綠色包裝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包裝界和普通群眾心目中,綠色包裝往往被片面地理解為包裝產品的綠化,錯誤地將使用環境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產品視為綠色包裝,而不問包裝產品的生產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也不問包裝產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如將紙包裝一律視為綠色包裝,將塑料包裝則置于綠色包裝的對立面,甚至認為聚乙烯有毒,應全面實行以紙代塑等。
事實上,應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來考慮包裝對環境的影響。紙包裝如果回收處理不當就不一定符合綠色包裝的要求,而塑料包裝如果實現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處理就是應該提倡的。塑料具有其他包裝材料無法替代的優點,全面禁止塑料會造成更大的污染。而我國森林資源有限,造紙的污染問題也很難控制,全面實行以紙代塑既不現實,也不環保。目前,即使在嚴格推行綠色包裝的發達國家,塑料也是增長最迅速的包裝材料,減輕塑料對環境影響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回收利用,而非全面禁止。因此,目前我國綠色包裝的許多重要環節,如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包裝廢棄物的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等都未能得到相應的重視,與之相關的綠色包裝產業也很不發達。
此外,我國綠色包裝業發展也很不平衡。首先,不同企業實行綠色包裝的時間不同步。最早實行綠色包裝的大都是出口型企業,這類企業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對綠色包裝的了解較早,迅速調整了企業的包裝戰略。而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則對綠色包裝的反應較為遲緩,近幾年才開始涉足綠色包裝。其次,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綠色包裝發展迅速,而經濟較為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綠色包裝未能得到足夠重視,發展緩慢。加之在包裝廢棄物的處理上,各地政策和法規也不一致,造成包裝污染向經濟不發達地區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