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網訊(記者朱必義) 一家造紙企業創辦的蘆葦原料廠,主導產品不是紙漿而是有機肥。這確實是一件值得仔細琢磨的事。
2004年8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最大的造紙企業——博湖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且末投資建起了昆侖葦業。昆侖葦業并不滿足于且末現有的蘆葦資源。建廠之前,該企業就著手修渠、建閘口從事人工育葦。計劃第一步先人工育葦7萬畝,5年內人工育葦面積達到14萬畝,年產蘆葦8至10萬噸。
昆侖葦業興建的是國內先進的亞銨法生態復合型加工廠,核心技術從中國農業大學引進。和傳統造紙大量使用容易造成污染的燒堿不同,亞銨造紙工藝最大的優點在于沒有污染,而且通過對亞銨的回收,以每年加工3萬噸蘆葦的規模,不僅能夠生產1.5萬噸的亞胺有機肥,而且可實現零排放。
“內地已經把亞胺有機肥用于農作物,我們打算先用于人工育葦,然后再推廣到其他農作物種植。”昆侖葦業總經理張崇華對記者說,“第一步先生產液態肥,條件一旦成熟就生產顆粒肥。”據張崇華介紹,蘆葦里含有糖分,在加工過程中還可以提取出飼料來,最后的廢漿渣才用來造紙漿板。
今年元月,昆侖葦業設備已基本安裝完畢。企業已收購蘆葦近萬噸,預計3月份就可試生產。
通過引進昆侖葦業,且末縣也獲益多多。蘆葦每噸收購價140元,3萬噸蘆葦就能為且末農民增加420萬元收入。昆侖葦業主要在本地招工,等于為且末創造了70多人的就業崗位。人工育葦帶來葦區范圍迅速擴大,對于且末這樣一個地處沙漠邊緣,生態環境脆弱的小縣意義也非同小可。
也就是說,一家工藝先進的造紙廠落地,對企業和地方都能帶來多重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