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印刷首次登場時,它帶給買家“按需印刷”的新奇。相對于傳統膠印來說,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快速的印刷方式,但是它卻沒有豐富的印后加工方式與之相配合。如果遇到有印后加工方面的要求,廠家只能把印品外發到各類裝訂廠、以及一些大型膠印廠的裝訂車間去加工。數字印刷廠商發現外發裝訂耗費的時間比完成印刷所需的時間還要長。
隨著數字印刷的不斷興起,數字印刷企業最為迫切的一個需求就是獲得一種快速的、一步到位的按需印刷后加工方式,顧客希望的交貨期限越來越短,因此在印后加工環節浪費時間是很不劃算的。提供快速的印后加工服務來滿足顧客對交貨期限的要求變成數字印刷者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根據權威的調查數據表明,到2007年,彩色數字印刷公司的數量會增加23%,同時,彩色數字印刷的設備增長速度將超過56%。從印刷企業相互競爭的角度來看,與市場上一些不能進行印后加工的企業相比,添加高效裝訂設備的數字印刷企業能在從印刷、印后加工到交貨整個工作流程上以更快的交貨時間,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這樣,整個流程時間和成本上的節省就成為一個很強大的競爭武器。
數字印刷的新模式
通常所講的數字印刷有兩種類型。首先,色粉和噴墨量的控制都是采用靜電技術,快速的作業時間是靜電印刷首要的優點;其次,采用直接成像技術。直接成像就是“數字”中的每一位都用數字特征來描述成靜電參數,它可以用較短的印刷準備時間、專門的印版,印刷數以百計到25000件相同的印刷品。但是無論怎樣,數字印刷的產品都是要經過印后加工處理。
現在,新型的數字印刷正融合到“印刷”與“快速印刷”之間成為一種獨立的工藝流程。采用這種新模式涉及到3種解決方案,數字印刷廠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方案。這三種方案是:
(1)添加聯機印后加工設備;
(2)在印刷設備附近添加獨立的印后加工設備;
(3)安排好自己的印后加工供應商。最后的這種方案可能最不令人滿意,因為外發裝訂以及貨物的送出和返回都會耽擱很多時間。
數字印刷公司可能將面對一些來自他們現有客戶的競爭。一項資料表明,許多印刷作業之所以外發到印刷廠印刷都是因為有印后加工的需要。有的公司為了減少短版印刷和印后的外部商業開支,將會添置一些辦公用的數字復印機等,同時還會配備一些形式的印后加工設備。這樣,許多印刷作業就可以在辦公室內部完成,不用再送到印刷廠去加工。如果辦公用的數字印后設備規模和工作能力繼續發展,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多。所以,數字印刷商們要想拉到那些印刷單子,就必須提供低價、高質、快速的服務,這樣才會使人們覺得添置辦公用的印后設備不劃算。
聯機還是脫機
這個問題不是那么容易回答,也不能給出一個適合于所有印刷企業的籠統答案。現在,脫機的印后設備比聯機設備應用的多。事實上,大多數的數字印刷工作的印后加工都是用脫機設備完成。這意味著將產生很多浪費:在操作處理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一個工作,還需要來回運輸的時間。但是,對于有些印后加工的工作,還是脫機處理更適合一些。
一般來說,脫機裝訂設備能夠很好地服務于膠印。但是,隨著短版的數字印刷工作數量的增加,脫機裝訂設備就必須身兼二職,同時服務于傳統膠印和數字印刷,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帶來工作安排上的沖突和混亂。
現在,聯機印后設備似乎已經開始流行,因為印刷商認為聯機設備可以自動傳遞印刷品來完成印后加工,并且還可防止對印品的損害。它不需要印品在印刷單元和印后單元之間的來回搬運,只需一個操作員就可完成整個印刷過程。這樣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流程管理,如果發現錯誤,操作員可在印刷或印后加工的過程中直接停下生產線加以修正。
聯機形式的數字印后設備的發展也有下降的趨勢。首先,靜電會帶來一些物理問題;其次,墨層、材料也容易受到磨損、擦傷和折裂;再有就是印刷速度和印后加工速度不匹配。早期的聯機印后設備還有數據界面不匹配而不易同印刷設備相連接的問題。發展了的聯機印后加工設備基本實現了數據界面的匹配問題,也能加工較輕的紙張,生產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改善,可裝訂8-148頁的書。隨著UP3i(一個由一些數字印刷商組成的社團開發出來的連接普通印刷機的印前、印刷、印后的界面)的引進,界面的匹配問題得到解決,這種界面促進了印刷和印后的數據傳輸。盡管它仍然要受制于標準化的格式,不過現在,它已經得到Duplo, Hunkeler, IBM, Oce and Xerox的支持。一旦形成標準化,它將對各式印后裝置的操作使用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隨著數字印刷的速度越來越快,與之相配的印后設備仍然是一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