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印傳媒發起的“數碼印刷在中國”作品大獎賽系列活動,8月18日晚,在嘉賓滿座中,在翹著期盼的注視目光中,“科印杯”數碼印刷作品大獎賽的各獎項名花有主。中國印刷集團總裁沈海洋及來自富士施樂、EFI、佳能、柯達公司高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復制管理司副司長王巖鑌女士、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武文祥先生悉數出席。
會后,一本印刷精美、排版風格獨特的論文集匯集了各方的觀點,筆者看畢撫卷深思,“數碼印刷在中國”到底帶給了我們什么呢?
“本次評比與其他的印刷大賽最大的不同是評委們在關注印刷品質量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印品所面向的行業和市場的應用前景”,評審之一,科印傳媒副總經理陳彥在緊張的評審工作結束后,望著滿桌的參展作品,若有所思的談了自己的感受……
工業化數字印刷的概念的提出
數碼印刷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十數年的歷史,以跨國企業、大使館集中的北京為例,圖文快印店在北京自第一代的亞細亞圖文快印店成立以來,走過了十余年的歷史后現已經有“三代”的歷史了,由于數碼印刷的單位成本昂貴它的運用并不普及。北京華利志誠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立人接受筆者采訪時認為:快印店在北京才剛剛開始。而某專家幾年前預言:數碼印刷的解決方案將達到100,000套。實際上,幾年過去了,到目前為止,其應用不超過3,000套,這似乎正在明確的告訴人們,數碼印刷確實剛剛開始。
賽康(上海)銷售經理陳國強在其論文《工業化數字印刷——印刷領域的新機遇》一文中提出了“工業化數字印刷”的概念,他認為:任何技術只有進入工業化生產的應用階段,才能創造出最大的社會價值。因此數字印刷只有實現工業化生產才能最終推動整個印刷行業的發展”“工業化數字印刷是不同于DI印刷和普通快印的一種以工業生產為終極目標的面向高端需求的新的數字印刷方式。它突破了復印機式數字印刷的速度和生產性能,質量和產量直逼膠印,能以低成本很好地完成大批量、個性化、可變數據印刷作業”。例如,Vertis(美國最大的廣告傳媒服務供應商之一)公司擁有5臺Xeikon 5000,它們獨有的“一次通過,雙面印刷”的技術,生產速度達7800頁/小時A4,在大量外資企業涌入中國,它們將在直郵市場中展現其風采。
數據印刷走向可變數據印刷已具備可行性
上海火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文革在《數碼印刷已進入可變時代》一文中認為,數碼印刷要不就走向超短版印刷,要就不是可變數據印刷。從其國內印刷人工而言,該行業的人工和成本相比國外要便宜得多,反觀數碼印刷要求時間短、品質高、成品多頁量少等條件,若用戶滿足不了便會“棄暗投明”:轉向傳統印刷,因此數碼印刷的出路是“不進則退”;同時,傳統制版印刷成本再怎么低也不可能低過打印成本,這是可變數據印刷優勢;從定制品的價值言之,據CAP Venture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采用可變數據印刷的個性化直郵廣告可以使目標客戶的回復率增加34%,由此可見,可變數據印刷雖然現在很少人涉及,但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可行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具備了必要性。
印刷作為“信息服務業”的定位被進一步的詮釋
北京圣彩虹制版技術有限公司選送的故宮珍藏書畫仿真品系列,獲得了全場大獎。評委對它的點評語是:“該系列作品是新材料(帶涂布的絹)和新工藝(噴墨技術+色彩管理)在古書畫復制上的有機結合,色彩管理逼真、墨色純正、墨韻層次豐富、絹紋質感清晰,非常接近原作,古色古香的特色得到了很好再現,為數碼印刷技術復制仿真藝術品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盡管此次活動可圈可點,可是仍然不無遺憾之處:
沒有跳出“印刷業”,讓更多的人認識它
從本次活動的支持媒體言之,它包括《印刷技術》、《印刷經理人》、《中國印刷物資商情》、《印刷雜志》、《印刷質量與標準化》、《桌面黃頁》、《廣東印刷》、慧聰網,指定網絡合作伙伴:科印網。從媒體數量來看共有九個(平面媒體有7家,網絡媒體有2家),而除了《桌面黃頁》和《廣東印刷》、慧聰網,其它的媒體都是科印傳媒旗下的系列媒體,可謂是“自己人”。
最令人遺憾的是,此次活動,沒有引起諸如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大眾媒體或機構的關注,也就是它沒有跳出“印刷業”,從而走向大眾的視野,這不能不說是組辦方的敗筆。以數碼印刷在中國的地位,如它與奧運會的密切關系(如2008年奧運將有近1.4億印的文件印制任務),大眾媒體完全應該有值得濃墨重彩之處。
據了解,獲得全場大獎的故宮珍藏書畫仿真品系列在“數碼印刷在中國”舉行前曾經在北京的幸福藝術村展出時,曾經引起了轟動,人民網、新華社、CCTV等國內重量級的媒體紛紛報道,對它予以極高的評價,難道是“風頭已過”。筆者認為“數碼印刷在中國”此活動的亮點有許多,完全可以吸引住諸多大眾媒體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