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紙業依然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中國在2006年消費了6600萬噸的紙及紙板,比2005年增加了670萬噸,增速超過了一成。產量增加了900萬噸達到6500萬噸的歷史高點,增速達到16.07%。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06年的絕對增量都達到了創歷史的高水平。
受益于國內供應能力的大大增強,2006年中國紙及紙板的進口延續了過往幾年的萎縮趨勢。全年進口紙及紙板441萬噸。而出口則表現出異常強勁的勢頭,06年全年紙及紙板出口量達到341萬噸的創歷史水平,比05年增長75%。
中國造紙業在纖維原料上的高對外依存度正在侵蝕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眾多公司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改變在產業鏈條的被動局面,或者通過建立自己廢紙的回收渠道,或者投資建設林漿項目,以獲取對原材料的控制力。
由于06年景興紙業和太陽的上市,紙業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得到一定改善。06年紙業上市公司占全國造紙行業的收入和利潤總額的比重穩都比上一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2.3%和15.1%。但是上市公司的收入與利潤增長率不如全行業,表明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仍有改善的潛力。除新聞紙外,上市公司在多數產品上的產量比重仍有待提高。
我們維持年度報告中對中國造紙業成長性的預期。主要居于兩點:首先,經濟增長將繼續拉動紙張消費。其次,人均紙張消費量遠低于發達國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供給層面,眾多小紙廠仍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的30%多,隨著國家環境保護措施的加強,將陸續淘汰相當部分小紙廠,將為大企業騰出更多的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紙業公司平均市盈率水平與國際相當。但是優質公司如華泰股份、太陽紙業和晨鳴紙業估值相對較低。尤其是以08年預計EPS來看,低估更加明顯,表明目前的股價對并未反應國內公司的成長性。
一、06年造紙業生產與消費量仍保持強勁升勢
1、紙及紙板產、消量的絕對增長額創歷史
新高中國的造紙業依然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需求層面,受GDP快速增長的拉動,中國在2006年消費了6600萬噸的紙及紙板,比2005年增加了670萬噸,增速超過了一成。
而在供給層面,隨著03-05年投資建設的紙機陸續發揮產能,06年國內紙及紙板的產量增加了900萬噸達到6500萬噸的歷史高點,增速達到16.07%。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06年的絕對增量都達到了創歷史的高水平。
2、各產品增長呈現分化各大紙種的增長開始呈現分化。產量增長最快的種類是其它紙及紙板,增長接近四成,其次是銅版紙增長了26.67%。消費量增長最快的也是其它紙種,達到23%,居于第二位的是瓦楞原紙,增長了15%。而排在末的生活用紙產量增長7.8%,包裝用紙產量僅增加1.96%。
我們還注意到,新聞紙消費量僅增長了不足4%,而其生產量則大幅增長了近18%,產量已經超過了消費量。除新聞紙外,銅版紙的國內產量也已超過目前的國內消費總量,因此,這通過開拓國外市場來消化新增產能成為這些產品產商的必然選擇。
我們對各類紙張對行業增長的貢獻度進行排名。對消費量和產量的增長貢獻最大的都是瓦楞原紙,而箱板紙則居于第二位。
二、出口快速增長,需防國際貿易保護主義
1.出口增長異常強勁
06年紙張的出口表現出異常強勁的增長勢頭。06年全年紙及紙板出口量達到341萬噸的創歷史水平,比05年增長75%。在341萬噸的出口量中,涂布紙出口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達121萬噸,涂布紙中的銅版紙出口達93萬噸。出口量居于其后的依次是涂布白紙板、生活用紙和新聞紙,分別為41萬噸、38萬噸和32萬噸。各產品中,新聞紙出口增長率高達1500%,箱紙板出口增長3倍多,瓦楞原紙和涂布白紙板的出口量增速也超過了一倍。這些產品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出口增張,主要是由于前期基數較低的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明顯提升。
今年第一季度出口形勢繼續保持強勁,共出口紙及紙板82.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1.6%。價值6.2億美元,增長54.3%。
2.進口進一步萎縮
由于國內供應能力的大大增強,2006年中國紙及紙板的進口延續了過往幾年的萎縮趨勢。全年進口紙及紙板441萬噸,比上一年縮減了83萬噸。分產品看,絕大多數紙種的進口都是負增長,其中新聞紙的進口量減少得最快,06年比上一年減少了92%。而包裝用紙、特種紙和未涂布印刷書寫紙的進口量則保持了增長。
所有紙種中,進口量最大的是箱紙板,達到114萬噸,其次是瓦楞原紙,達到71萬噸。
這兩種紙都是生產紙箱的原紙,這是由于國內GDP和出口的快速增長引致了對箱板原紙的需求強勁。
3.出口競爭力正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威脅
07年上半年,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揮舞反補貼和反傾銷的雙重制裁(同樣受到制裁的還有韓國和印尼等國),使中國造紙業的出口籠罩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下。另外,大陸生產的非涂布紙還受到臺灣地區的反傾銷裁定。
盡管目前整個紙業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范圍還不算廣,程度也不算嚴重,但是這些案例應引起整個業內的重視。有兩種情況值得我們擔憂:一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涉及的產品擴大到其它種類,比如今年出口大幅增長的新聞紙;二是其他國家或地區效仿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紙品實施貿易制裁。
三、纖維原料瓶頸有望逐步緩解
1、纖維原料的高進口依存度制約行業競爭力
紙漿纖維原料是造紙業最主要的原材料。中國造紙業在紙漿的生產與消耗上近幾年維持著這樣一種格局,即:
(1)在生產與消耗構成上,傳統的非木漿比重逐年下降,而廢紙漿消耗比重則呈逐年提升的態勢,目前已占到56%,而木漿的消耗比重保持穩定。
(2)國內資源稟賦與消耗結構的矛盾,導致紙漿需求對進口的高依存度。2006年,國內紙漿消耗量約5992萬噸,進口漿占比接近4成。進口漿以木漿和廢紙為主,其中木漿進口占其消耗量近60%,廢紙漿進口占消耗量的46%。
(3)紙漿的高對外依存度使得國內造紙企業成本深受國際價格的影響。尤其是在國際木漿供求緊張,漿價上漲的05、06年,國內主要造紙企業盈利性受成本上升而下降。另外,國內主要的新聞紙和箱板原紙廠商都是以廢紙為原料,使中國成為國際上最大的廢紙進口國。國際廢紙供應(主要是美國廢紙)受中國新增產能引致的廢紙需求影響而呈現緊張。
2、國內企業向上游延伸的策略日趨深化,有望緩解原料短板中國造紙業在纖維原料上的高對外依存度正在侵蝕行業的競爭力。眾多企業都積極采取措施,改變在產業鏈條的被動局面。目前,除已實施林紙一體化建設的岳陽紙業和美利紙業外,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國內企業積極的向上游延伸,或者通過建立自己的廢紙回收渠道,或者投資建設林漿項目,以獲取對原材料的控制力。景興紙業希望在上海建立起廢紙回收系統,供應其近80萬噸的箱板紙和瓦楞原紙的生產;華泰股份則與美國公司合資,以其獲得穩定的進口美廢供應;晨鳴紙業則在湛江建設大型的林漿紙一體化。
四、紙業上市公司代表性有待提升
由于06年景興紙業和太陽紙業的上市,紙業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得到一定提升。06年紙業上市公司占全國造紙行業的收入和利潤總額的比重穩都比上一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2.3%和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