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湖,是臨海市民居住休閑的重要場所,但在靈湖周圍卻有著幾家造紙企業,給這個區域造成了較大的環境壓力,市民們意見很大。日前,臨海市政府對三家造紙企業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因其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給予停業處理。
臺州洋河紙業有限公司、臺州三星紙業有限公司、臨海市華達紙業有限公司三家造紙企業的年產值近億元,年上交稅收近千萬元,與之相對應的是,三家企業用水量巨大,并且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臨海市政府在產值稅收和環境保護的抉擇中,選擇了符合生態市發展的“減法”,責令三家造紙企業停業。同樣,這種“減法”的運用,也使列入省“811”重點整治區域的臨海水洋化工集聚區順利摘帽,該區域的20多家化工企業被關停,104國道上一個散發惡臭的區域得到了徹底整治。
臨海市領導說:“臨海是國家園林城市,推進生態市建設是臨海發展的既定目標。對污染企業做‘減法’,對群眾意見做‘加法’,做好這個‘生態加減法’,就是做好臨海科學發展的大文章。”
在臨海市區繁華的遠洲路上,有幾家店鋪申請辦餐館,而這些店鋪的樓上就是居民住宅,環保部門在環境評估時給予了否決。臨海市環保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周邊居民的意見。環保部門挨家挨戶征求居民的意見,多數居民考慮到餐館的油煙、廢水和噪聲會影響正常生活,簽署了反對意見。
臨海市環保局東部分局局長陳灶淵說:“對群眾的意見做‘加法’,不只是被動地聽取群眾的意見,更多的是主動邀請群眾參與環保監督!痹谂R海東部管委會,環保部門聘請了12名當地村民做環保監察員,對周邊企業實行全方位監察。群眾環保監察員反映:極少數企業存在著偷排污水現象。為此,環保部門投資30多萬元,建立了企業污水在線監控平臺,通過電子眼和在線檢測儀24小時監控企業排水情況。另外,建設一期污水處理能力達每日1.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在靈湖邊居住的居民陳加富深有感觸地說:“政府推行的‘生態加減法’,充分考慮了我們居民的意見,三家造紙廠停業后,還給了我們一個青山綠水的人居好環境。”( 作者: 洪衛 陳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