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一行首先在太陽紙業興隆分廠查看了外排污水口

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給記者介紹相關情況

被“張冠李戴”的排污口
兗州太陽紙業的污染事件,是前段時間輿論關注的焦點。今天,記者隨齊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這里調查時,發現主要事實“張冠李戴”,但企業的態度耐人尋味。
輿論關注始于6月9日,焦點事件是“太陽紙業興隆分廠向白馬河偷排超標污水”等問題。記者了解到,兗州市、濟寧市以及省環保部門分別組成調查組進行了明查暗訪。根據調查結果,兗州市人民政府于6月19日公開發表聲明稱:太陽紙業的兩處排污口均有環保部門安裝的在線監測系統,長期監測結果和調查結果均達到《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九州方圓小區南面的排污溝污水為生活用水,無太陽紙業污水排入;入白馬河污水不是太陽紙業所排……
按照先前報道提供的線索,記者一行首先在太陽紙業興隆分廠查看了外排污水口,印證確無超標排放問題;隨后,記者來到堡子村東1公里處,這里是傳說中的“該廠偷排超標污水的地點”。記者看到興隆分廠的排污口自此拐彎向北流去。濟寧市負責環保工程的同志介紹,該條排水渠向北一直流進泗河,而報道中的暗排污水口則在相反的方向。記者一行由此向南走去,就在路口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從一家院落伸出的排水口。記者順著這個排水口一直向南走約200米,在一棵郁郁蔥蔥的桑樹的下面,一個直徑約一米的水泥管暴露出來。
“這就是所說的那個污水偷排口”,那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人員介紹,這個排污口是另外一家小企業的,名字叫圣興紙業,排污口是調查太陽紙業問題時發現的,實際上先前的報道是張冠李戴了。
記者團一行又來到先前報道提到的太陽紙業的另一個排污口--南北分廠的氧化塘排污口。記者查詢了6月9日的在線監測數據,當天的COD濃度最高為94毫克/升,最低為70毫克/升,符合省政府規定的南水北調基本區排污100毫克/升以下的標準。
數小時的調查,記者未發現太陽紙業超標和偷排污水行為。而在此前關于太陽紙業偷排污水的報道出現時,省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堅持認為不可能,他說我省自去年開始對包括太陽紙業在內的1000家重點企業實行了重點監管,全部安裝自動監測儀,而且他曾經多次到該企業檢查治理,都未發現違法排污行為。
記者了解到,為迎對輿論關注,太陽紙業設立了污水排放公眾開放日,公眾在6月26日至7月10日期間可到太陽紙業檢查、體驗。該企業董事長李洪信表示太陽紙業歡迎社會各界對企業的污水排放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