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從武吳亞東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保局獲悉,10月30日,新疆全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第二次中報工作結束。隨著普查工作的深入,一些環境污染問題漸漸浮出水面。“核查中發現,一些企業提供的數據中瞞報、謊報現象嚴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組負責人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今年年初開始,新疆環保局全面啟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本次污染源普查對象為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其他產生污染的設施。其中,工業源主要是普查第二產業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其中對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11個重污染行業如造紙及紙制品業等所有產業活動單位、16個重點行業如飲料制造等規模以上企業要進行詳細調查;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普查的污染種類包括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物、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等。
據了解,此次污染源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等情況,為新疆的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和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據此獲得的各類污染源信息,是建立和完善新疆全區污染源動態管理的基礎,對于提高環境監督執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污染源綜合管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疆此次普查顯示,這些造假數據的企業主要分布在與排污收費指標相關的行業。因為,此次污染源普查數據最終將作為征收企業排污費的重要依據。
“新疆全區的煤耗指標到現在也不清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組組長康宏稱,企業提供的普查數據顯示,新疆全區70%的煤礦企業生產的煤炭含硫率都是低于0.5的低硫煤,大量低硫煤的使用對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上個采暖期,烏魯木齊市與各大煤炭生產企業協調50萬噸低硫煤用于城市集中供熱,以減少大氣污染,但因沒有一家煤炭生產企業能夠承諾提供這樣的低硫煤,計劃最終擱淺。
除此之外,在一些用水大戶的統計報表中用水量的填報也有很多“貓膩”。
為保證上報最終數據時基本消除上述問題,新疆該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全力以赴對全區普查工作質量進行驗收,不合格者將予以返回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