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拉爾晨鳴長達11年,仍未履行環評及驗收手續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由于造紙行業屬于高污染行業,使造紙行業發展面臨巨大的壓力。隨著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和全國兩會期間對綠色、低碳的熱議,人們對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
5月26日,晨鳴紙業因環保問題遭環保部通報批評。此外,與晨鳴紙業一同登上環保部“黑名單”的還有紫金礦業等另外10家上市公司。通報認為,晨鳴紙業等公司不僅背離了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應誠實守信的原則,而且放任環保問題可能釀成重大的環境風險,污染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
環保部通報晨鳴紙業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問題為海拉爾晨鳴紙業制漿生產線至檢查時仍未履行環評及驗收手續。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晨鳴紙業,其工作人員表示:“海拉爾制漿生產線是1966年建成,1989年完成技改,我們1999年才控股的企業,這次通報批評是由于手續不全。我們會按照相關要求按期整改。”對于為何這么長時間都沒有完成環評及驗收手續,此工作人員表示:“之前忽略了這個問題。”
6月25日前限期整改
昨日,造紙行業分析師向本報記者表示,在造紙這個行業,會產生環境污染的環節比較多,主要的問題就是污水排放的問題。造紙業每天因生產而產生的污水,會對環境產生破壞,所以,對造紙企業的污水排放有一定的標準。此外,紙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氣體,也對環境有污染。
昨日下午,記者致電晨鳴紙業的同行青山紙業,其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造紙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所以一般造紙廠都設在遠離市區的郊外,避開城市中心區,并且大型的造紙企業都會對排放物進行處理,比如購買污水處理設備等。”該人士同時表示:“一般購買的污水處理設備夠用,很快就能讓排放達標。”
此次環保部通報晨鳴紙業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問題為海拉爾晨鳴紙業制漿生產線至檢查時仍未履行環評及驗收手續,晨鳴紙業表示,會按規定進行整改。
控股11年未完成相關手續
今日,晨鳴紙業發布《關于控股子公司環保核查后督察情況通報的提示性公告》,稱將立即組織對海拉爾晨鳴公司制漿生產線補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和驗收手續。
晨鳴紙業表示,海拉爾晨鳴是由晨鳴紙業控股經營原國有企業海拉爾造紙廠組建而成,晨鳴紙業和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政府持股比例分別為75%和25%,成立于1999年。
海拉爾晨鳴現有紙品產能3 萬噸,2009 年度完成紙品產量3 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4 億元人民幣,完成凈利潤527.88 萬元人民幣,分別占晨鳴紙業2009 年度產能、產量、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0.9%、1%、0.9%和0.036%。晨鳴紙業稱海拉爾公司對其生產經營和效益影響較小。
晨鳴紙業同時表示,海拉爾制漿生產線,于1966 年建廠時建設,1989 年進行技術改造。經調查,當時該制漿線未履行環評及驗收手續。
自1999年海拉爾成為晨鳴紙業的控股子公司,至今已有11年時間之久,但是至今晨鳴紙業仍未履行環評及驗收手續。
晨鳴紙業工作人員表示是以前有所疏忽,但是有關人士認為,環保部在兩年之前就已提出具體整改要求,何況這次環保部督查包括公司自查和區域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現場檢查兩個階段,公司在自查階段卻沒有及時發現改正,作為上市公司,這種做法是不稱職的。
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保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對從事跨省經營“雙高”行業(13類重污染行業)的公司申請首發上市或再融資,必須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進行環保核查。而造紙行業就屬于“雙高”行業之一。
晨鳴紙業此次遭環保部通報批評,引發投資者對晨鳴紙業再融資難通過的擔憂。(張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