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斥資1.59億購入停產兩年的公司,一方面是緊急出讓前景被看好的資產
福建南紙(600163)近日在一周內兩次公告變賣資產,資金將用于產品結構調整。但2009年首度巨虧4.48億元的陰影尚存,公司至今仍未擺脫虧損,頻頻變賣資產背后的真實原因是什么?2009年底福建南紙的一次大手筆收購究竟是喜還是憂?為何募投項目至今仍收益寥寥?
一周內兩度公告轉讓資產
福建南紙是以新聞紙生產為主業的制漿造紙企業,主導產品為新聞紙和未漂硫酸鹽木漿。2010年11月19日,福建南紙公告稱鑒于目前公司正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時期,市場前景看好的竹纖漿粕擴建等產品結構調整項目需要大量建設資金,有必要通過調整產業布局,盤活資產,集中資金和資源做大、做強優勢主業。
為此,公司同意將持有的深圳市龍崗閩環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通過福建省產權交易機構對外公開轉讓, 轉讓所獲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產品結構調整項目建設。
截止2010年9月30日,深圳市龍崗閩環實業有限公司總資產13085.03萬元,凈資產10270.95萬元,201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6661.41萬元,凈利潤為796.89萬元。凈資產賬面價值10270.95萬元,評估值為12032.63萬元,增值1761.68萬元,增值率17.15%。
就在兩天前,2010年11月17日,公司剛剛發布了一則轉讓公告,稱擬將南平星光大廈固定資產通過福建省產權交易機構對外公開轉讓,轉讓所獲資金也是全部用于公司產品結構調整項目建設。
“公司正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時期,市場前景看好的竹纖漿粕擴建等產品結構調整項目需要大量建設資金,有必要通過調整產業布局,盤活資產,集中資金和資源做大做強優勢主業。”公司方面如此表示。
但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福建南紙自1998年上市至今,1999-2008年未曾發生過虧損,十年共計盈利3.65億元。而公司2009年一年即虧損了4.48億元,一年的虧損額比前十年的盈利額還多出8000多萬,并且公司自上市后盈利狀況大致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福建南紙2009年度的巨虧來源于高額的費用以及大規模的計提,年報中2.79億的費用以及1.07億的資產減值損失被質疑有“洗大澡”的嫌疑,也就是將以前年度虛增利潤在2009年沖掉,同時提前確認費用將2009年的利潤往后移。
福建南紙一周內兩次公告轉讓資產的動機真的如解釋的那般—調整產品結構?還是為了年底保業績?在公司發生了上市至今的首次巨虧后,投資者不得不發出這樣的疑問。而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算上這兩次資產轉讓,年底政府再補貼一些,今年說不定就可以扭虧了。中期的時候就是因為出售了一處資產后扭虧了。”
1.59億收購已停產兩年的公司
福建南紙今年急于轉讓資產的之前,卻曾經斥資1.59億元購入一家停產長達兩年的公司。
2009年4月16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擬進行戰略性產業投資和并購的議案》,在股東大會授權范圍內,同意公司在2億元內進行戰略性產業投資和資產并購。
2009年11月26日,公司臨時董事會又審議通過了《關于授權公司經營班子參與競買福建省龍巖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性資產的議案》,會議同意授權公司經營班子在16000萬元范圍內參與競買福建省龍巖造紙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性資產,并簽署相關協議和文件。
于是4天后,公司參加了由龍巖市拍賣行舉行的龍紙公司經營性資產的競拍,最終以15900萬元人民幣的總價格(其中本次拍賣資產中標價格15880萬元,拍賣傭金20萬元)競拍到龍紙公司經營性資產(包括龍紙公司所有的土地、建筑物、機器設備、配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1.59億元的最終價格恰恰就在公司經營班子的1.6億元的授權范圍內。而公司大價錢收購的龍紙公司卻從2007年5月就已停產。
資料顯示,龍紙公司的前身是福建省龍巖市造紙實業有限公司,系實施1995 年經原國家計委批準建設年產5.1萬噸超級壓光紙項目而成立的企業,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于1999年正式投產。經過幾年的技改和發展,新聞紙生產能力達7萬噸。2000年原國家經貿委將該公司列為債轉股企業,實施債轉股后,2002年正式成立了龍紙公司,經營范圍:機制紙及紙漿的生產、銷售。
截止2008年12月31日,龍紙公司注冊資本39,550.76萬元,其主要經營性資產包括一臺加拿大引進的年產7萬噸二手新聞紙機、一條180噸/日BCTMP漂白化機漿生產線、一條80噸/日廢紙脫墨漿生產線、510畝的土地使用權以及廠房等,由于市場和資金等原因,龍紙公司無法維持正常經營而從2007年5月停產至今。
福建南紙表示在競買成功后,擬對其車間進行技術改造,盡快恢復生產,但是并沒有說明具體的恢復生產時間表。
雖然價格不菲,但公司還認為是撿了個“便宜”。福建南紙表示上述收購為公司提供了一次較好的低成本擴張機會,有利于壯大企業規模,進一步增強公司在激烈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在競拍到龍紙公司經營性資產后,福建南紙與龍巖市華盛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屬于龍巖市國資委企業旗下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龍巖南紙有限公司,龍紙公司變身龍巖南紙。龍巖南紙于2010年1月11日成立并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公司占68%的股權比例,且于1月第一期出資400萬元。
但2010年半年報顯示,龍巖南紙注冊資本只有5000萬元,公司對龍巖南紙的期末實際出資額仍然為400萬元。由于正在實施設備技術改造,因此對公司的中報凈利潤并無貢獻。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龍紙公司其實是一個雞肋,但其之所以停產兩年多了還被裝入上市公司,里面有著很深的關系。”
記者昨日致電福建南紙,但證券事務部一位男士卻一直重復一句話:“我不熟悉情況,這個還是問董秘吧,董秘在福州出差。”
募投項目收益寥寥
此前,福建南紙曾于2008年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97901.95萬元。募集資金用于投向年產18萬噸低定量膠印新聞紙林紙一體化項目,兩年過去了,該項目實際投入金額44245.83萬元,還不到募資額的一半。而此前預計的收益15,226萬元,截至目前也只有75.76萬元的收益,完全不符合預計收益。
對于今年持續虧損的原因,公司在中報里表示:由于國內新聞紙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新聞紙產品售價雖然小幅回升,但是生產新聞紙所需的廢紙、木片等大宗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幅度將超過新聞紙產品售價上漲幅度,公司新聞紙產品仍將虧損。
這也意味著,只要新聞紙市場不好轉,公司的募投項目就無法順利產生收益。
于是公司開始了產品結構轉型,把目光投向了市場前景看好的非募集項目即竹纖漿粕項目。公司本月兩次轉讓所依據的都是上述項目的擴建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而募投資金也被公司多次用作補充流動資金,2010年5月13日,公司2009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擬繼續將公司2007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的議案》,在前次股東大會批準的不超過3.5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到期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后,繼續將不超過2.5億元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使用期限從2010年5月14日至2010年11月13日。11月,公司稱繼續將不超過2億元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使用期限從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