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上海關區累計進口紙漿184.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增加62.7%;價值16.5億美元,增長84.8%;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896.2美元,上漲13.6%。
一、今年前7個月上海關區紙漿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總體逐漸回落,進口平均價格逐步攀升。自今年1月份進口31萬噸創歷史新高以來,上海關區紙漿月度進口量同比繼續保持大幅增加態勢。7月份當月進口紙漿21.5萬噸,增加60%,為去年10月以來月度進口最低點。與此同時,月度進口平均價格平穩攀升,至5月達每噸993.9美元的歷史高位。7月份當月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971.1美元,同比上漲1.7%,環比上漲3.9%,仍位于歷史較高水平。
(二)一般貿易進口占主導地位,加工貿易增速較低。今年前7個月,上海關區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紙漿155.7萬噸,大幅增加71.6%,高于平均增幅8.9個百分點,占同期關區紙漿進口總量的84.5%。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紙漿24.2萬噸,增加49.7%,較平均增幅低13個百分點。
(三)外商投資企業為主,私營企業增速較快。今年前7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上海關區進口紙漿70.8萬噸,增加46.8%,占同期關區紙漿進口總量的38.4%。同期,私營企業進口56.1萬噸,增加1倍,較進口平均增速高出37.6個百分點。此外,國有企業進口紙漿50.6萬噸,增加50.5%。
(四)加拿大、美國、智利和東盟為主要進口來源地,自加拿大進口量增勢迅猛。今年前7個月,關區自加拿大進口紙漿86萬噸,激增1倍。同期,自美國、智利和東盟分別進口紙漿24.6萬噸、19.5萬噸和19.2萬噸,分別增加68.4%、61.5%和34.3%。以上4者合計占同期關區紙漿進口總量的81%。
二、今年前7個月關區紙漿進口量價齊升的主要原因
(一)供應緊張和成本上升推動國際市場紙漿價格上揚。今年以來,全球部分地區氣候異常,澳大利亞新西蘭大雨、地震等天災頻繁,美國南部地區遭遇嚴重的龍卷風、洪水襲擊,引發木材供應緊張,導致漿料供應困難。此外,受油價、各種原料、填料等成本持續飆升,以及匯率因素影響,國際紙漿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上半年,國際漿價持續呈現上揚走勢,6月份國際漿價再創新高,漂白針葉木漿(NBSK)每噸價格北美地區突破1000美元,達1020美元;歐洲地區達980美元;亞洲地區漲到890美元。國際漿價的不斷上漲,拉動了我國紙漿進口價格上揚。
(二)我國造紙需求增長帶動紙漿進口量增加。國內經濟持續增長帶動紙品消費提升,加之我國紙品出口能力提高,使我國紙制品產量持續高位運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國內機制紙及紙板產量達6369.6萬噸,同比增長15.6%。由于我國紙漿進口依存度較高,國內造紙需求提高直接導致紙漿進口量的顯著增加。
(三)人民幣升值對紙漿進口產生一定刺激作用。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較快。截至7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累計升值2.8%[3]。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紙漿進口價格上漲壓力,提升進口購買力,也對我國紙漿進口產生了一定刺激作用。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和建議
值得關注的是,受制于紙漿高度依賴進口,前期國際市場紙漿價格高漲明顯影響我國造紙行業盈利水平。由于本土產量匱乏,我國紙漿尤其是木漿對外依存度長期偏高。根據中國造紙協會數據,我國木漿進口依存度在2009年曾高達73%。紙漿對外依存度過高,導致國內造紙行業難以控制成本,經營風險居高不下,產業發展受制于國際紙漿價格波動。今年以來,國際紙漿價格在去年顯著回升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上漲。由于紙漿的采購成本占造紙企業總生產成本的65%左右,紙漿價格漲幅遠高于紙價漲幅,造成紙企的盈利空間被明顯壓縮。紙漿進口成本過快上漲導致上半年我國多家依賴進口紙漿的造紙企業盈利狀況惡化。如造紙龍頭企業中福建南紙中期預計虧損0.78億元,銀鴿投資預計虧損0.6-0.7億元。
為此建議:一是倡導推廣“林漿紙一體化”,提高國內紙漿供應能力,降低進口依存度;二是充分利用我國進口規模和全球采購的優勢,探索約定長協價等采購方式,擴大國際市場紙漿定價話語權;三是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收購國外林場漿廠,提高紙漿資源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