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跌停”的背后還有一道算術題,這種“跌停”有別于證券市場的“跌停”,只是觸碰到了日內5%的波動幅度下限而已,并沒有停止交易。而且,即使連續十天觸碰到了“跌停價”,但也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就是在貶值。11月29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6.3587,相較昨日的中間價6.3359元,十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依然微幅升值了228個基點,升值幅度為0.36%;而即期市場收盤價則從11月30日的6.3793升為昨天的6.3652,升值幅度也大約為0.22%。一邊是央行逐步調高每日的中間價水平,一邊是市場上連續多日盤中跌停,央行與市場之間的博弈持續多日,而在人民幣表面跌停實際升值的背后,其后市走向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市場普遍觀點是,人民幣可能就此告別“步步高升”、走向“雙向波動”的時代,投資者將會習慣有升有貶更加趨于市場化的人民幣。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期撰文表示,人民幣無論升值還是貶值,波動都不會再像以前那么大。
雖然目前市場對于人民幣走向對于A股市場的實質影響尚存在很大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一直以來受惠于人民幣升值的行業板塊或在升值預期轉向下出現較大風險。日信證券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可能將給三類行業帶來不利影響。一是將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值面臨重估,如房地產、金融和礦業等;二是對于外幣負債高的行業來說,本幣貶值意味著未來運營成本將明顯增加,如航空和貿易等;最后,對于進口額比例頗高的行業,如石化、造紙和鋼鐵等來說,人民幣貶值預期將顯著提高生產成本,因此可能將對相應板塊造成下行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行業板塊已經相繼被券商下調評級。如海通證券和長城證券12月12日雙雙發布研報稱,造紙行業景氣度短期內難以提升,景氣向上拐點再度延遲。而航空業則被長城證券評價為行業遭遇寒流,瑞士信貸更表示,因國際交通流量疲軟、人民幣升值速度放慢影響,中資航空業在經歷了2011年盈利水平非常高的一年后,預計該行業2012年利潤下降。房地產行業肅殺氣氛則更為明顯,中金公司周一發布的最新研報認為,房地產行業下行趨勢已明確,行業底部將出現在2012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初。
不過與此同時,信息設備、交運設備、紡織服裝、電子、機械設備等出口導向型行業板塊,在近日市場相對比較抗跌。在人民幣的長期升值趨勢中,上述行業被大幅吞噬了企業利潤,匯兌損失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人民幣貶值預期成真,這些出口份額占比較大的制造業板塊將或多或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