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工信部于7月20日公布了《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第一批)》。
在2013年造紙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中,23家四川造紙企業榜上有名,共計需要淘汰落后產能25萬噸,成為除水泥行業以外,涉川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個行業。
產能過剩硬傷困擾國內造紙業
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資料,2012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0250萬噸,較上年增長3.22%。消費量10048萬噸,較上年增長3.04%,呈現出產能擴張而消費不足的現象。
自2006年開始就已經遭遇產能過剩的造紙行業,在經歷幾年的發展之后,受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國內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雙重影響,“高產能、高成本、低需求、低價格”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記者從上市企業最新發布的數據發現,與產能過剩對應的是,產業鏈下游需求低迷,原材料價格卻居高不下,紙企更要為前幾年大幅投入的產能“買單”, 這些企業2012年業績或大幅下滑,出現虧損。
“當前的產能過剩已經造成行業、企業效益急劇下降,并增加了經濟運行的風險。”有業內專家分析指出。此外相關行業人士也指出,在過剩的產能中,小作坊式的造紙廠“貢獻”相當大,在整個行業中占到86.26%。
由于造紙行業從業門檻較低,目前全國各地的小作坊也是層出不窮,似乎并未受到國內消費落后于產量現狀的影響,并呈現出向落后地區與邊遠農村發展的趨勢,為造紙行業的管理增加了難度。這些小作坊在利益的趨勢下,片面追求利潤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更使造紙業陷入“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困境之中。
技術創新成四川造紙行業發展之路
中國造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樸芳認為,單純擴大生產能力低水平重復投資已經走不通了,必須提高技術和環境門檻,提高發展質量。面對資源、能源、環境約束的日益加劇,造紙行業建設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紙業勢在必行。我國造紙業在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同時,已然進入了一個技術創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四川造紙業亦是如此。面對產能淘汰,四川造紙企業在現價段只能從技術設備、節能降耗、林紙一體化、設備現代化、新產品研發以及低碳經濟、綠色造紙等方面來尋找發展之路,這一切都離不開創新的支撐。
隨著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入,四川的造紙企業也必須以創新來應對,加快技術更新的步伐,淘汰落后產能,降低能耗,重視環境保護,才能增加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