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想到知識產權能在這次貸款中起這么大作用,占這么大比重!”泉林紙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洪法今天對記者說,79億元的銀團貸款本周已開始放款,這筆資金對正在快速擴張、搶抓市場機遇但一直資金緊繃的企業來說,就像霧霾重重的大地喜迎昨夜的春雨。
泉林公司以110件專利、34件注冊商標等質押獲得的這筆貸款,2月21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完成備案。經省知識產權局核實,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融資金額最大的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這筆資金到位,我們的大項目就能加快推進,市場機遇不等人啊!”李洪法說的大項目,是一個年處理150萬噸秸稈的制漿造紙綜合利用項目。泉林公司總部位于聊城市高唐縣,是一家以漿紙業為核心的大型企業,利用秸稈制造“本色”紙品,變廢為寶、環保健康,改寫了人們對造紙業的既有印象,也在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企業提出這個大項目后,很快得到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認可、立項,是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示范工程,也是201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目前,項目基本建設已經全面展開,計劃年底前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1.65億元,銷售稅金4.89億元,利潤12.4億元。
知識產權獲資金市場高度認可,對科技型企業無疑是巨大的利好。盡管泉林公司本身的發展就是受益于在知識產權、核心技術上的不斷投入——即使在企業資金最困難的時候,這上面也從來沒有“短”過,李洪法這次還是被深深地觸動了:在這次貸款中,企業擁有的專利評估價值達到了60億元,對貸款順利達成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意味著,專利等知識產權不僅能壟斷市場、為企業創造長期利潤;質押融來真金白銀,更是能夠解決科技型企業成長中最頭疼的資金饑渴,釋放發展潛力,及時把握市場機遇,讓企業“長大”。
這一融資方式也讓銀行對科技型企業增添了興趣。不僅國家開發銀行牽頭銀團,為泉林公司發放了這筆79億元的貸款,交通銀行甚至還與省科技廳簽署專門的戰略合作文件,并推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融資產品。交行山東省分行零售信貸部總經理姜魯榮說,知識產權看似無形,卻體現了企業價值創造和持續經營的能力,銀行業務風險沒有增加,卻有可能搶占一批優質客戶,改善銀行客戶結構,“就像泉林公司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