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寧夏紫荊花紙業有限公司與吉林雙遼市政府舉辦簽約儀式,紫荊花紙業將投資10億元,在吉林雙遼建設年加工10萬噸秸稈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
走進紫荊花紙業有限公司,只見廠區內上下左右布滿銀白色管廊。“為了裝備這些現代化污水處理系統,我們當年投血本兒,花了2個億!”紫荊花紙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納巨波一臉書卷氣。
用農作物秸稈造紙早已不是新聞,僅寧夏就先后有70多家企業做類似的買賣。
這些企業如今都怎樣了?“都垮了!”紫荊花紙業生產總監徐和剛言語直率,“按理說,中國是生活用紙消費大國,但為什么許多造紙企業難以為繼?實際上,就是兩個瓶頸問題在作怪,一個是能否實現‘以草代木’,解決纖維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難題;另一個是怎樣破解水資源節約和污水循環利用的環保難題。這意味著,造紙業要發展,必須進行一場環保革命”。
近年來,紫荊花紙業銳意創新改革,不斷引進和消化意大利、日本、德國等國先進的造紙設備及技術工藝,終于研發成功了用農作物秸稈做成本色紙、造紙過程產生的黑液變成有機肥技術,形成了紙漿、肥料聯產,造紙工業與農業的良性循環。“10年前生產1噸紙,要用300立方米的水,如今僅用50立方米就可以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12年,紫荊花公司旗下‘紫金花’品牌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也成長為生活用紙生產企業全國十強。”徐和剛說。
納巨波告訴記者,紫荊花一路打拼過來,最驕傲的莫過于兩大探索:其一是發展“本色紙”。我國人均森林覆蓋率偏低,多年來,業內一直就“林紙一體化”問題爭論不休,而紫荊花的實踐表明,用農作物秸稈造紙前景廣闊;其二是副產品的開發。通過研發國際先進污水處理技術,紫荊花將中間環節產生的廢料深加工為黃腐酸有機肥,其成本僅為國外普遍采用的從煤炭中提取技術的十分之一,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由于‘紫金花’本色紙品牌已在國內叫響,加上黃腐酸有機肥未來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數月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多個市(縣)前來與我們洽談投資合作意向,簽約落戶吉林雙遼僅僅是個開始。”納巨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