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爾森2016年全球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也認為,無論在哪個類別的圖書中,紙質書仍然是絕對主流。在尼爾森監測的多個國家中,中國以12.3%的速度成為全球圖書增速最快的市場。 據了解,作為國內紙書零售的巨頭,當當網過去一年的紙書銷售冊數為5.5億冊,所有紙張鋪開可以覆蓋整個地球。而2016年全國圖書零售網店銷量的漲幅,約是整體漲幅的2.4倍,其中當當占據線上圖書零售45%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銷售冊數大漲的同時,中國的紙書行業還迎來了銷售利潤的大漲。據悉,過去兩年,當當年利潤連續刷新紀錄。不只當當,出版社的利潤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出版社贏得利潤之外,紙書的銷量大漲還讓作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余華的作品《活著》至今年銷售量過百萬冊,源源不斷為其帶來版稅。 當下中國正處于關鍵轉型期,讀書求知成為城市白領緩解焦慮的重要手段。“深閱讀、重閱讀必定是歸于紙媒的。”知名圖書策劃人金麗紅接受采訪時曾如此說道。加之中國受教育人口的增多,紙書的需求提升將是長期趨勢。 而在推動全民閱讀上,政府也是不遺余力。截至2017年,“全民閱讀”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12月,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印發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制定的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在總局和各級政府大力倡導下,國民的閱讀熱情高漲。與此同時,政府打擊盜版力度空前,助力產業構建良性生態,為國民構建了健康的閱讀環境。 分析人士則認為,無論從閱讀空間還是定價空間上,國內紙書市場還都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美國人均年閱讀量為50本,而世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人每年閱讀量則高達64本。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年閱讀量只有7.86本,而人均紙質書的年閱讀量不足5本,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此外,中國內地紙書的平均定價才是港臺地區及國外定價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