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PP(中國)旗下金東紙業的原材料堆放區,一架無人機正圍繞如山堆積的木片盤旋飛行,從不同角度精準拍攝。40分鐘內,數百張圖像實時傳回企業的算力服務器,不到兩小時,原本需要人工反復估算、誤差較大的木片余量,便以極高的精度呈現在系統中。 這樣的場景正是這家傳統造紙企業向綠而生、向智而立、向新而行的生動縮影。從昔日的高能耗企業,到如今的國家級綠色標桿,扎根鎮江28年的金東紙業,以綠色轉型為突破口,借力數字化、智能化引擎,走出了一條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去年,金東紙業實現稅收同比增長48%,進出口總額提升12%,并連續三屆獲評全國“水效領跑者”,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向綠,高質量發展底色鮮明 綠色,也已成為金東紙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截至目前,企業在環保上的總投入已超過20億元。 在廠區T區二號路北側整理車間的頂部,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光伏電板產生的電力隨即傳輸至幾百米外的光伏控制室……在金東紙業,“借光生能”已成為減碳重要路徑。 數據顯示:2024年金東紙業50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年光伏發電超5000萬千瓦時,節約燃煤1.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萬噸。 在節水方面,企業通過循環利用和技術改造,年節水量達700萬噸,產生經濟效益876萬元。 也因此,2024年,江蘇省首筆“水權貸”光大銀行2000萬元貸款落地金東;江蘇銀行緊隨其后,落地5000萬元“水權貸”……為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金東紙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企業成立了“雙碳管理工作委員會”,系統推進碳排放管理: 2021至2023年,連續完成ISO14064碳盤查; 2023年,復印紙產品碳足跡盤查順利完成,并于同年世博會上推出“金旗艦”碳中和產品; 2024年,膠版紙、涂布紙、白牛皮紙、熱敏紙4大類產品也全部完成碳足跡核查,獲SGS專家審核認可。 一系列扎實行動,促成金東紙業“碳”路水到渠成。如今,金東紙業成為鎮江首批“無廢工廠”,入選江蘇省造紙行業低碳發展十強企業、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企業,以及國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 向智,數智轉型降本增效 在金東紙業3號紙機包裝區,一批批卷筒紙經復卷、貼碼、包裝、入庫全部自動完成,所有信息實時同步至制造執行系統(MES)。 自2019年啟動數字化轉型以來,金東紙業以流程重構、數據驅動和系統標準化為支柱,全面推進智能制造。企業先后獲評中國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先進單位、國家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企業、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并成為工信部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中的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 數字化轉型不僅帶來技術升級,更實現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提升。目前,金東紙業擁有全球先進的2條紙機生產線、2條涂布生產線和1條機內涂布生產線,可年產銅版紙200萬噸以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向新,科研驅動行業領先 創新是金東紙業保持競爭力的核心動力。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引進8位博士開展前瞻性研究;建有6000平方米實驗場地和339臺(套)高端設備,擁有通過CNAS認可的國家級實驗室,實現產品全流程自主檢測。 依托國家級研發中心,金東紙業從原輔材料、造紙工藝到紙張應用與新產品開發,均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尤其在涂布紙前瞻技術領域,不斷突破行業極限。此外,企業持續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確保技術始終走在行業前沿。 從環保投入的“成本項”到綠色資產的“利潤源”,金東紙業的轉型之路印證:高質量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在集團“兩個轉型、一個超越”戰略指引下,金東紙業正以綠色為底色、智能為引擎、創新為動力,打造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樣板,同時也為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樹立新的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