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無法讓我成為領導者,卻可以幫助我們選擇領導者。 有句成語叫“舍我其誰”,除了我還有誰的意思,這句話是孟子的自負語,當時國難當前,于是許多仁人志士叫出這樣的口號,但這句話并不完全適用于治理企業上。
我到廣東講課時,一位老板對我說他經營的企業,尚有兩位合資人,三人相處并不愉快,在經營上常常意見分歧,這個情況長達三年,也因為這個緣故,這三年間企業都沒有獲利。直到現在不變的是,三個人的意見還是完完全全的不一樣。我問他,是你懂得經營,還是他懂得經營?他回答說,是我在經營,他們不懂得經營,我就建議他:你就放棄這個企業,再去創造另一個新的企業,這樣原有的企業成長才會快。
雖然這是我的建議,但是我不認為他會這么去做,因為對于企業經營權,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抱持舍我其誰的觀念,認為只有我行,別人都不行,繼續下去只有內耗,最后企業也可能垮臺,所以我建議他,不如先放手,也要求其他二位都放手,然后交給專業經理人去經營,這個企業繼續成長才有機會。 但是如果其他二位不同意,你還是必須放手,把自己的股份撤出,這部分就算吃虧,也不用太計較,因為我們要看的是未來,而不是眼前,然后真正放手讓他們去經營,未來如果這個企業因此跨臺,責任與關系也已經不在你身上。
我認為,如果這個老板的核心專長,真是在經營管理上,另外去創一個新的企業,不受理念沖突的牽制,新創立的企業一定能經營得更好。事實上,合伙生意在創業初期未獲利的情況下,大家會有著共同理念無私奉獻,然而一旦企業獲利了,人就會開始起了自私的貪念,為了利益,什么事都可以拋在腦后。
企業面臨經營者不和的狀況,我認為,除了人的貪念之外,長期的溝通不良也是原因,因為溝通不良會讓彼此失去信賴關系,所以企業經營者不要忽略了“溝通”的重要性,在企業內必須塑造大家都愿意把內心話說出來的環境,這樣不僅能增進彼此的了解,信賴關系也會因此建立,企業在大家同心協力下才有長大的可能。 |